校园风采

当前位置: 百利宫>>党建思政>>典型榜样>>正文

    学校服务

“生命不息,理当奋斗不止” ——记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退休教师伏正华

伏正华同志是贵阳师范学院(现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首届本科毕业生。1957年,他怀着报效祖国的宏愿走进贵定师范学校,从此与教育结下了一生情缘,一辈子把青春与梦想挥洒在三尺讲台上;退休后,仍积极参加社会工作,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2018年7月,被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一、“教书要出新,育人要尽心”

“教书要出新,育人要尽心”,这是伏正华同志的信条。当班主任时,他曾搬到学生集体宿舍,同住一间房,同吃一样饭,同流一身汗。学生病了,他熬粥、送药、当看护;学生有困难,他送衣、拿钱、给物品,他还用稿费购买雷锋等先进人物的书刊分送给学生。学生有了错误,他借助古今中外名人故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心服口服。“文革”中学校办“社来社去”班级,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他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毕业时,他跑遍了每个学生所在的生产队,去落实他们的工作。虽然由于有的生产队太穷,无法给报酬,只能回去当农民,但多数还是得到了安排。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付出了爱也收获了爱,学生对他敞开了心扉,就连恋中难题也请他帮助。困难时期学生见他浮肿,有的帮他开荒种麦,有的过年时强行邀他到家去分享那点鱼肉蚕豆。文革中有些大字报对他污蔑歪曲,学生们甘冒风险,各人签名、一一批驳澄清……当年的学生很多成为多条战线的骨干和领导,至今,常有过去的学生来看望他,有的称他们为“父母”,甚至直接叫他夫人为“妈妈”。

退休后在学院担任教学督导工作时,他发现有的教师心中有书,目中无人,只管“授业”,不问“传道”。课后他就和这位老师推心置腹交谈指出:教师不是“教书匠”,而是“灵魂工程师”,并在《督导报》上和老师们讨论,推动教学改革。

二、“传统优秀文化要继承,继承要在创新中谋发展”

“传统优秀文化要继承,继承要在创新中谋发展”,这是伏正华同志的教学理念。上世纪困难时期刚过,1961年黔南州教育局组织了一次下放教材改革实验,从全州中等学校中选择了几位教师搞教学评比,伏正华同志是其中之一。他教的《华灯初放天安门》受到参会者的高度评价,一举夺魁。

改革开放后,他挣脱思想束缚,大刀阔斧进行教学改革。包产到户伊始,社会上有各种不同认识,甚至针锋相对。在教《改造我们的学习》时,伏正华同志决意把教学也改造一下。他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以“调查研究现状”“实事求是”为指导,联系自己家乡包产到户的实际,对各种不同反映作分析比较,从“实事”中求出“是”来,然后进行讨论,最后写出作文。这样做,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既提高了党新时期的农村政策的认识,又得到了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之后,伏正华同志写出《课内课外相结合,听说读写一起抓》一文,在全国很有影响的刊物《中学语文教学》上发表,编者还特别加了按语。

当今时代,各门科学技术在高度分化的同时,又进行着高度综合,许多新兴学科就是这种分化与综合的产物。伏正华同志认为,要培养“四个现代化”建设人才,各门学科要破除自我封闭,更不能相互排斥,而应当加强相互联系,建立一体化知识结构。为此,他在教《包身工》一文时,就作了大胆的尝试。课文涉及政治经济学、近代史、数学等多门学科,学生又有偏科思想。他从课文和学生实际出发,引入相关学科知识,要求学生精选文中数据,编写运用题,计算出包身工受剥削的惨状、东洋老板和包工头剥削所得各是多少?并引用“剩余价值”理论,联系中国近代史写一篇《“包身工”读后感》。经过反复阅读比较,在讨论会上,有的学生说:“先前我最恨包工头,计算结果表明,东洋老板剥削所得竟是包工头的一百倍,东洋老板才是罪魁祸首”。有的说:“什么是剩余价值?原先觉得抽象、难解,现在知道它是中国工人用血泪凝结而成的啊!”还有的说:“我没有编好运用题,吃亏就在没有学好语文”。作文也大都写得有理有据而且有情,都认为受到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感受到生活在新中国的无比幸福。根据这次试验,伏正华同志写得《横向拓开,纵向掘进》再次登上《中学语文教学》,《学好语文,建立一体化知识结构》发表在《贵州师大学报》上。

学好普通话是师范生的基本功,方言又是学好普通话的拦路虎。伏正华同志下大力气调查黔南各县(市),乃至多个乡镇的方言,并从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上,总结归纳出规律,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又快又好的学好普通话。这些规律,他曾分门别类写成短文,在全国多种刊物上发表,最后集中起来汇合成《黔南人说普通话》一书出版。省电台一位语音专家认为:“把方言与普通话相对应规律总结出来是一个创举,是贵州人学习普通话的一把钥匙”。他也因此被贵州省语委聘为语言专家组组长,两次参加全国推普检查,并担任贵州省推普刊物副主编。

三、“这样的苦,苦中有甜,这样的累,累得开心”

改革开放后,伏正华同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提了干,更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学校管理工作上履行行政职责,在教学工作中力求改革创新,撰写科研论文;在校外,受聘担任多种社会职务:贵州省小学骨干教师培新班主讲教师,教师过关考试命题人、改卷人,贵州省中师函授讲稿撰稿人,贵州省语委推普专家组组长,推普专刊副主编,贵州省中专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编,贵州省中专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委,黔南州职称评审组成员等等。他经常来往于贵定、都匀、贵阳之间,不是紧急任务,从不要求学校派车接送,报销差旅费决不多报一分钱,住在公寓,吃在食堂,从不接受私人礼物、宴请。有一长段时间,忙得没有星期天、节假日,他的夫人也陪他熬更守夜,帮他抄稿。有人问他:“你这样没日没夜地干,不觉得苦和累吗”?他回答说:“这样的苦,苦中有甜,这样的累,累得开心”。

伏正华同志兢兢业业为党工作,教学与管理工作成绩显著,曾多次获表彰。1984年评为贵州省“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个人,1989年12月评为“贵州省劳动模范”,1992年12月评为“全国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1994年4月获得“贵州省特殊津贴”。

四、“生命不息,理当奋斗不止”

到了晚年,欣逢盛世,他不愿坐享其成,总想为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加瓦。他说:“诸葛亮能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己是共产党员,自然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因此,超龄65岁退休后,返聘在学院担任了10年的教学督导工作和学院关工委副主任,督导工作结束,又受到黔南州老年大学的邀请,当时有人说:“你已年过古稀,老年大学报酬又那么低,何苦呢?”他回答说:“为了钱自然不会干,这可是一次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即使不给钱,我也照样干”。这一干又是10年,直到85岁有点力不从心了才退下来。2008年被评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影响校园十大人物之一”,在2008年至2017年10年中,连续被黔南州老年大学评为优秀教师。

2017年11月,退休教师党支部成立后,伏正华同志积极参加支部活动,并主动献计献策,帮助指导支部开展活动,为支部上党课等。2018年5月4日,在离退休党总支组织的退休老党员与青年学生面对面座谈交流活动中,伏正华同志身先士卒,主动要求参加,并认真撰写了发言稿,以自己辛勤工作的一生为例,启发教育学生要了解历史、尊重历史,努力学习,奉献社会。伏正华同志作为老教授,还主动联系学校文学与传媒学院,于2018年5月25日,义务为文学与传媒学院师生作了一次“解读昆明大观楼长联”的学术讲座。之后他说,要趁自己还有精力,多为学院的建设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生命不息,理当奋斗不止”,是伏正华同志的人生哲学。他的《咏烛》诗:“从里到外浩白身,自始至终一条心。但得微光献孺子,何惜脂膏化烟尘。”也正是其一生的真实写照。其艰苦奋斗、努力拼搏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正体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情怀。

伏正华同志与青年学生座谈

伏正华同志为退休党员上党课

“生命不息,理当奋斗不止” ——记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退休教师伏正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body >_百利宫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微信平台 ×